1编制依据
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遵照《温室气体 -产品的碳足迹-量化的要求和指南》(ISO14067:2018)、《商品和服务的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PAS2050:2011)及国家印发的《中国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 10部分:化工生产企业》中的相关要求进行编制。
2基本情况
2.1单位概况
1、单位名称
河南浩森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2、单位性质
民营企业
3、单位地址
河南省濮阳市化工产业集聚区科技路与兴户路交叉口
4、法人代表
王运生
5、所属行业
林产化学产品制造
6、单位基本情况
河南浩森成立于 2017年 11月,注册资金 2.6亿元,位于濮阳市化工产业集聚区科技路与兴户路交叉口,占地 404亩,拥有员工 150余人,总资产 5.0亿元。公司致力于生物质材料及呋喃系列产品的生产和研究。公司多年来专注生物基材料领域的开发和应用,以农林废弃物玉米芯为基础原料生产生物基材料——糠醛(呋喃甲醛),我公司集中收购玉米芯使用,既减少了秸秆在田间地头焚烧给环境造成的污染,又给周边农民增加了收益,实现了农业剩余物的综合利用,达到了产业融合,助推了乡村振兴。公司顺应国家“两碳”战略,实现绿色低碳,保证能源安全,助推国家实现“双碳”目标。
公司产品糠醛、糠醇等高端生物基含碳化学品来源于玉米芯等非粮生物质原料。糠醛作为重要的生物质基平台分子,可以通过不同的基元反应制备具有高附加值生物基高端专用化学品,如糠醇、5-羟甲基糠醛(HMF)、乙酰丙酸、γ-戊内酯、2,5-呋喃二酸(FDCA)、聚合单体戊二醇、生物基四氢呋喃和2-甲基四氢呋喃、生物基氨纶前驱体 PMTG等呋喃基系列产品,可替代传统石油基材料,具有绿色低碳、原料再生等优势。这些产品的关键技术相继获得突破,实现了进口替代,打破国际垄断。
公司顺应河南省新旧动能转换时代的发展背景,强调科技创新驱动,注重生物质行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积极探索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公司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方针政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产品生产过程中均采用绿色无污染原料,减少了环境污染,同时优化了创新生产反应装置,提高了反应强度,减少资源浪费。研究开发新型呋喃系列高新技术产品,带动全省、市生物质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公司组建了河南省企业技术中心、濮阳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先后与郑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华东理工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努力打造其“开放式”服务功能,使之发展为典型的“造血型”高精尖技术研发中心,并逐渐发展成为省内生物质行业“领头羊”。以生物质呋喃等高新环保技术产业为发展方向,主导产品糠醛及各类生物质呋喃系列产品,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驱动的第一动力,始终站在科技前沿,紧追市场需求,公司产品糠醛工艺技术、出炭技术、废水蒸汽循环利用技术、糠醛废水生产醋酸钠技术等均为自主研发,其工艺水平在国内均处于领先水平。现已拥有 2万吨/年糠醛(呋喃甲醛)、2万吨/年生物基炭,2万吨/年醋酸钠及 8万吨糠醇产品生产能力,产能和技术位居国内外前列。
公司注重标准化管理,现已通过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公司实施源头和过程质量并行控制方法,组建独立的监造队伍,严格执行产品监造验收制度,推行“以落实工艺作业方法、过程检验、抽检为主,关键项点定检”的工序过程质量控制方法,确保产品质量。
7、单位组织结构




根据计算结果可知糠醛、糠醇产品碳足迹的4部分构成要素中,对产品碳足迹起决定性影响的要素为:
(1)产品生产过程中电力消耗产生的排放;
(2)产品生产过程中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
这两类排放占产品碳足迹总量的98.5%,在糠醛产品中的占比达到97.3%,在糠醇产品中的占比达到99.26%。
因此,生产过程中的电力消耗和燃料燃烧是影响糠醛、糠醇产品碳足迹的关键要素,也是降低产品碳足迹的关键环节。
5.2产品碳足迹改善措施
通过对产品碳足迹构成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生产过程中电力消耗、燃料燃烧是产品碳足迹的主要贡献者,而这也恰恰揭示出了其潜在的减排环节。
(1)逐步升级改造主要耗能设备
对公司主要耗电设备进行逐一排查,根据设备能效水平制定升级改造计划,逐步淘汰能效水平较低的电机、水泵、风机等设备,采用达到国家1级能效的耗能设备,提高设备能效水平,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电耗。
(2)调整能源结构,增大可再生能源占比
进一步论证光伏电站建立的可行性,在技术可行、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建设光伏电站,充分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调整能源结构。通过工艺生产环境排查,分析是否具备可利用的余热余压,对其进行回收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
(3)优化厂区化石燃料利用现状
针对当前天然气与柴油实际涉及到的生产环节,一方面对天然气主要参与的糠醇制备工序不断优化制氢工艺参数,提高制氢环节反应效率,依据能量守恒定律,通过影响物料平衡间接减少天然气消耗,提高天然气能源利用效率;其次柴油主要用于料场上料预处理环节的装载机及装载车辆消耗,进一步探寻新能源装载机使用可行性,逐步试行新能源车辆或非道路移动机械,减少柴油消耗。
(4)优化工艺设备运行参数
收集各车间事业部工艺设备运行参数调节范围,对工艺参数调整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是否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重新制定更为科学合理节能的工艺设备参数调节范围。
(5)持续运行能源管理体系,加强能源管理考核
持续运行能源管理体系,形成完整的PDCA闭式循环。从能源目标制定、目标分解、能源数据的统计分析、实施方案的落实、效果评价到目标的完成分析,要有效果的进行落实。
关键要识别节能改进机会。从原料进入到产品输出,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有影响能源消耗的多个因素,这些因素有的是工艺参数的控制情况,有的是设备的使用维护情况,有的是操作者的水平及状态等。对于产品能耗同时还受市场因素、环境因素及法律法规因素的影响。在识别出所有的能源因素后,进行优化控制,识别出节能改进机会,制定实施方案。
(6)大功率耗电设备设置就地无功补偿
对全厂区主要耗电设备进行排查,核定设备功率因数,针对功率因数较低的耗电设备设置就地无功补偿装置,使功率因数能达到0.92以上,可大大降低无功损耗。
(7)降低原材料、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前提下,招投标时优先考虑近距离供货方,同时加强车辆运输中的管理,合理制定发货时间、频次和路线,尽量避免货载率低的无效运输,从而减少运输能耗,减少运输碳足迹。